互联网+时代猎头行业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多次提出互联网+概念并致力于扶持其发展,各地政府(无论是否真弄懂了啥叫互联网+)纷纷用各种方式、政策响应着中央号召。原本已经是资本聚焦的互联网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机遇,大量的创业公司雨后春笋般诞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与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
我们传统猎头行业,基本工作流程更多的是线下操作。而现状是,近年来因中国市场特点与较低的门槛,猎头公司数量暴增,市场混乱,充斥着无序竞争,合同利益越发倾向于甲方,而风险则越发偏向于猎头乙方。猎头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已经逐渐偏离了猎“头”的本质意义。
早在10年前,就有人尝试过把猎头转移到线上,并且不仅仅是公司层面上的合作,而是每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成为人才推荐者,如早期的51淘猎、云猎头、悬赏聘(猎上网的前身)等等,这些平台由于自身一些硬伤以及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或不为人知,成为匆匆过客。在若干年后的今天,由于资本的推动、政策环境改善、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类似的互联网猎聘平台重装出发,其中猎上网、51智囊团、人人猎头、boss直聘、雷达人才的卖朋友速聘等逐渐为同行所熟悉,被广大用户所接受。
做为一家猎头行业创业公司的小老板,本人对目前市面上的这些主流猎聘平台是不排斥甚至是欢迎的,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客户与职位,特别是同质化的职位,能够让手里的候选人有更多的推荐去处,比如需求最旺盛的java、Android、IOS工程师,一个候选人可以推10-20家公司,自然成单率会更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然而这类平台普遍存在几个问题:
1、核心硬伤:只有在候选人通过试用期,即整个流程完结时,推荐方才能收钱。因为这些猎聘平台承诺企业用户的就是流程失败时100%退款,那么所有风险全部由推荐者承担,虽然猎聘平台近期搞一些所谓“活动”,候选人入职即由平台垫付50%佣金,但这个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2、猎聘平台扣点:每单交易,平台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并且推荐方要自己负责发票(即承担税费)
3、整个交易流程,对用人企业(甲方)没有任何约束,用人企业可以大胆地发布虚假职位,骗取人才信息,或者在试用期催促候选人完成项目,之后果断辞退,逃避支付佣金。
上述问题尽管存在,但仅仅只是一层窗户纸,捅破并不难。只有少数的几家平台是采取了利益均衡方式,考虑到企业方和推荐者的利益,比如雷达人才的卖朋友速聘以及另辟蹊径的boss直聘,除此之外其他猎聘平台对我们传统猎头的最大影响,是用人企业佣金自由设定,不再按照猎头行业通行方式来设,并且是过保才付款,用人企业的胃口被吊高,且有了更多选择,直接打破原有的合约体系,将加速传统猎头行业的洗牌而并不仅仅只是原有的猎头市场无底线价格战了。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本人所接触过的老一派猎头公司老板特点:更关注维护行业秩序和眼前利益,厌恶当前混乱的市场,比较排斥新事物;而中、新生代的老板更注重合作,并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做出了一些努力与尝试。
1、上市。范例:大陆TOP 5 猎头公司科锐国际试水创业板,这是首家试水资本二级市场的猎头公司。
2、跑马圈地+自营人才商城。范例:锐仕方达做为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公司,短时间内已经覆盖全国20多个1、2线城市。表面上看,83年生人的少壮派黄小平是模仿老牌没落贵族大瀚猎头的跑马圈地模式--大范围撒网,并且用人不拘一格,提拔起用很多非常年轻的后起之秀做为城市经理(统一为VP)。然而,58同城之出身,让其有着不同于老派老板的想法。黄小平一直关注着互联网的发展,也致力于行业新产品的开发,早在几年前就依托自身庞大的人才库积累,在官网开设了人才商城,而接下来的棋如何走,相信其早有计划,且同时跑马圈地的步伐并不会停止。而跑马圈地这也是目前很多中型公司所选择的方式。
3、人才经纪人模式+合纵连横。范例:和君咨询做为国内最大的几家咨询公司之一,早在2013年就广发英雄帖,依托其广泛的人脉和客户群以及自身号召力,致力于召集并团结广大中、小猎头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客户共享、职位共享,第一期已团结到100+家同行公司。并且和君的掌舵人之一陈兰珍很早就意识到了猎头行业将来面临的洗牌,提出人才经纪人模式(同顶才猎头),在团结全国猎头公司的前提下,整合自身资源,往这方面发展。
4、垂直+细分市场。范例:广大小猎头公司、创业公司。这类公司通常是资深猎头顾问,在掌握了大量资源之后,联合几个同伴创立,特点是机动、灵活、交流合作无障碍、规模小、有自己的KA客户群。在目前混乱无序的竞争环境下,这类公司集中所有资源,往细分行业,甚至细分领域努力,更加专业化,拟在将来的大浪淘沙中争得一席之地。
做为专注互联网细分领域猎聘的笔者本人,这10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互联网以及现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彻底打破地域的界限(即使猎头行业也不限地域,电话营销嘛),大肆跑马圈地对于业务实质上有多少帮助,这个要打个很大的问号,也许O2O是那些网点广泛的公司的下一步选择,但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同时并不意味着无法实现O2O服务的同行就寸步难行。
目前以及将来,互联网巨头必将关注人才招聘这一巨大的蛋糕(并且这块领域相当于是老掉牙的老爷车和并不成熟的特斯拉并行)。在资本的推动下,更加接地气以及完善的猎聘或者人才交易平台将陆续诞生,这一点笔者深信不疑。而在资本的推动下,用人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补贴力度和实惠,将加快游戏规则改变和线下猎头洗牌。传统的猎头行业将葫芦状两级分化,一部分成熟公司将回归高端,即猎“头”的真正意义,并且将加大团结协作的力度(比如人才经纪人模式,在小规模的个体中有其硬伤,而在和君咨询这种大机构的领导下发展如何,需用时间来证明);另一部分将下沉,专注RPO或者人才派遣等低端业务;另一部分将逐步退出这个行业,或者从业人员将更加灵活地成为SOHO自由职业猎头。
互联网+时代来临,改变了很多传统线下行业,比如传统零售业、衣食住行相关的服务业(O2O)、教育产业等等等等不一一列举。我们传统的猎头行业,正在并且必将接受新时代的洗礼,我们是勇敢地主动拥抱并且做出改变,还是因循守旧类似大天朝迟暮时期的清朝闭关锁国直到列强的坚船利炮来炸醒。笔者将继续和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并且希望独立化、个性化、商业化DNA的沈阳猎头公司能够真正团结起来,共同面对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