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当我初接触猎头这个行业时,“淘尽智者 辅佐明君”这句话忽然闪现在我的脑海。如果是猎头舶来于海外的话,淘智却是扎根于华夏。而“淘”、“智者”、“明君”这三个关键词汇却能更深刻的诠释猎头。
“淘的文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好一个“淘”字了得,任时空荏苒,历史间隔,浪花滚滚之处,英雄啸首,宝剑空鸣。已悟尽事间岁月,江湖乾坤。只道是,人也幽幽,事也幽幽,寂寞无奈,感叹开怀,均化作笑谈之外。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豪杰、美酒、英雄、往事,一个淘字催生出多少感慨,多少情怀。
一个淘字源于猎而胜于猎,蕴含着“寻”“评”“炼”等多重意味。一块金子要经历挖矿、洗沙、炼就等多重工作之后才能变成闪闪的金子。人才也是经过寻访、评价、考核等多个程序才成为企业需求的智者。
一个淘字,画出猎头的四个境界。
淘是一种态度,这个层次的猎头可称之为淘士,任世间众生百态,英雄智者藏身其间。而我等一粒蓑衣,一缕草鞋,量尽天下名山大川,访尽世上隐士模样。
淘是一种兴趣,这个层次的猎头可称之为淘者,任由工作千般辛苦,我般依旧寻才、惜才、爱才。一个淘字含有几多快乐,几多开怀!
淘是一种生活,这个层次的猎头可称之为淘杰,淘文化、淘古玩、淘理想、淘追求。能寻人、赏人、鉴人,也必能寻物、赏物、鉴物。
淘是一种意念、一种境界、一种通达,这个层次的猎头可称之为淘圣。看尽世间高人,读懂百业兴衰。闻声可辨士之高雅,品调可论企之兴衰。这样的人又何尝拘泥于猎头一行呢?巧借东风,真可谓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化为龙。
中国商人的圣祖陶朱公范蠡也从猎头出身的吗?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寻求复国,准备采取“美人计”。于是越王向陶朱公范蠡下单寻找一名“倾国美女”。接单后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纱江畔,与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的西施相遇,才子佳人互相钦慕,演绎了一段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可是范蠡有着极强的职业操守,绝不和候选人发生感情纠葛。把绝代佳人西施选进宫里,与其他美丽的越女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大约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完成了一个千古的猎头传说。
淘才、淘美都是通的。相信西施的美丽不仅仅是单纯的“五官端正,粉面桃花”,范蠡也必是看透了西施的一种灵秀、一种越国美女独有的气质才能让西施在吴国后宫百千佳丽中脱颖而出。
陶朱公范蠡的境界是一种通达猎头的境界。所以说他在日后越国灭了吴国以后功成名就,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表现出古代少有的人生智慧。而他隐退后竟然另辟蹊径,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多种经营,“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一生中三次成为富豪,有三次尽散家财。他被誉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人始祖。”在我国历史上,能在政治界、军事界、商界有如此地位的人唯此一人莫属。我个人觉得如果中国不是一直独尊儒术,又是重农主义,陶朱公范蠡的成就不逊色孔孟,早已可以开宗立派。
说陶朱公范蠡达到淘圣的境界是有原因的。他在淘美之时就有清晰的目标定位,越国献给吴国美女标准极其之高,第一、外形靓丽,符合吴国审美标准。第二、气质出众,能在众多美女之中脱颖而出。第三、智慧过人,能够巧妙回答吴王问题。第四、大度能忍,特殊任务、特殊身份,必然忍耐能力极强。第四、爱国心切,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第五、政治理念强,拥有良好的大局观。对于任何时代的一个猎头来说,这都是一个奇单、难单,并且是一个越国被侵略情况下缺衣少粮的难单。范蠡如此完美的完成了这项任务,甚至西施也成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可见范蠡淘人、淘美之功力。
西施离间吴国成功后,越国实力渐强。越王勾践用范蠡之计,派死士于吴军阵前高呼自刭,吴军将士争相出营观看。范蠡带兵从背后偷袭,吴军大败于樽李。高明的猎头竟然能够成为军事家,这是有理论根据的。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范蠡既然能够完成寻西施这样高难度的猎头任务,也必然高境世事,洞观若火。他提出了“强则戒骄逸,处安有备;弱则暗图强,待机而动;用兵善乘虚蹈隙,出奇制胜。”这样的军事指导思想。看破敌情,破之必非难事。好的猎头是个百业通,若我国军中,也能聘请几位高明的猎头从业人士从事军情分析,一定也是有帮助的。
猎头的观察力对范蠡经商也很有帮助。他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其实是早期的价格论,商品价格在价值上下波动。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买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抛出。在春秋时期有这么高明的经济学理论思想作为指导,想不致富也是很困难的。“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看尽世间高人,读懂百业兴衰,达到了“淘圣”以通达猎头眼光看待世事的境界,真所谓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了。